一、修复髓鞘结构,维持神经信号传导效率
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纤维(轴突)外的脂质鞘状结构,由施万细胞(外周神经)和少突胶质细胞(中枢神经)合成,其主要功能是加速神经信号传导(类似 “电线绝缘层”)并保护轴突。中老年人群中,髓鞘易因老化、氧化应激或代谢异常出现脱失、破损(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可见广泛髓鞘损伤),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延迟、失真,进而影响记忆、注意力等认知功能。
神经酸是髓鞘的核心组成成分(占髓鞘脂质的 10%-20%),其作用体现在:
促进髓鞘合成:神经酸可作为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的 “原料”,直接参与髓鞘的生物合成,尤其在髓鞘受损后,能加速其再生与修复(动物实验显示,补充神经酸可增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数量,提升髓鞘碱性蛋白(MBP)的表达 ——MBP 是髓鞘结构稳定的关键蛋白)。
稳定髓鞘结构:神经酸的长链结构可增强髓鞘脂质双层的稳定性,减少因氧化、炎症导致的髓鞘崩解,维持神经纤维的 “绝缘性”,确保神经信号快速、准确传递(如海马体(记忆中枢)的神经纤维髓鞘完整,才能实现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)。
二、保护神经元与突触,维持认知网络连接
认知功能依赖于神经元(神经细胞)之间的突触连接 —— 突触是信息传递的 “节点”,突触数量减少、功能弱化是认知衰退的典型特征(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体突触密度显著下降)。神经酸可通过以下方式保护神经元与突触:
抑制神经元凋亡:中老年脑内神经元易因氧化应激(ROS 过量)、β- 淀粉样蛋白(Aβ)沉积(阿尔茨海默病标志性病理)而凋亡。神经酸可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(如 Bcl-2)、下调促凋亡蛋白(如 Bax),抑制线粒体损伤(神经元凋亡的核心通路),减少海马体、前额叶皮层(负责决策、注意力)等关键脑区的神经元丢失。
促进突触形成与功能:突触的形成与维持依赖神经营养因子(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)的调控。神经酸可促进 BDNF 的表达与释放,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(如 TrkB/Akt),刺激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(如乙酰胆碱,与记忆密切相关)、增加突触后膜受体数量(如 NMDA 受体,参与学习记忆),从而增强突触传递效率,维持认知网络的连接完整性。
三、抗氧化与抗炎,改善脑内 “认知友好” 微环境
脑内氧化应激和慢性神经炎症是驱动认知衰退的 “双重推手”:
氧化应激:中老年脑代谢率高,易产生过量 ROS,攻击神经元 DNA、蛋白质和脂质,导致细胞功能异常;
神经炎症:小胶质细胞(脑内免疫细胞)过度激活,释放 TNF-α、IL-1β 等促炎因子,损伤神经元和突触。
神经酸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脑内微环境:
强化抗氧化防御:神经酸可提高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等抗氧化酶的活性,直接清除 ROS,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(如 MDA)对神经元的损伤(尤其对海马体等对氧化损伤敏感的脑区保护显著)。
抑制神经炎症:神经酸可下调小胶质细胞的激活(如通过抑制 NF-κB 通路),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;同时,其作为细胞膜成分可稳定小胶质细胞膜结构,降低其过度活化的 “阈值”,从而减轻炎症对神经元和突触的持续攻击。
四、调节脑能量代谢,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
认知活动高度依赖葡萄糖等能量供应,中老年脑血流减少、线粒体功能下降(“脑能量不足”)会直接导致神经元功能衰退(如海马体神经元能量不足时,记忆编码能力显著下降)。
神经酸可通过间接方式改善脑能量代谢:
保护血管内皮功能(如前文所述),增加脑血流量,确保葡萄糖和氧气的充足供应;
稳定线粒体膜结构(线粒体膜富含脂质,神经酸可增强其稳定性),提高线粒体呼吸链效率,减少 ATP 生成不足导致的神经元功能障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