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藻多糖在调节血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,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:
一、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
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:岩藻多糖可以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活性,如 α - 淀粉酶和 α - 葡萄糖苷酶。α -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糊精和麦芽糖,α - 葡萄糖苷酶则进一步将这些产物分解为葡萄糖。当岩藻多糖抑制了这些酶的活性后,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就会减慢,从而延缓了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。例如,在体外实验中,将岩藻多糖与 α - 葡萄糖苷酶一起孵育,发现随着岩藻多糖浓度的增加,α -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著降低,这就意味着葡萄糖的生成量会减少。
增加肠道内容物黏性:岩藻多糖具有较高的黏性,它可以增加肠道内容物的黏稠度。这种黏稠的环境会阻碍碳水化合物与消化酶的充分接触,使得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变得更加困难。就像在一个黏稠的液体中,酶和底物的运动和反应都会受到限制,从而减缓了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,避免血糖的急剧升高。
二、改善胰岛素敏感性
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:岩藻多糖能够作用于胰岛素信号通路,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。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中,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,会激活一系列下游的信号分子,如胰岛素受体底物(IRS)蛋白、磷脂酰肌醇 3 - 激酶(PI3K)等,最终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(GLUT)向细胞膜转运,使得细胞能够摄取葡萄糖。岩藻多糖可以调节这些信号分子的活性,确保胰岛素信号能够正常传递,让细胞更好地响应胰岛素的作用,摄取更多的葡萄糖,从而降低血糖水平。 减轻胰岛素抵抗相关炎症: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。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,体内会产生多种炎症因子,如白细胞介素 - 6(IL - 6)、肿瘤坏死因子 - α(TNF - α)等,这些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,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。岩藻多糖具有抗炎作用,它可以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产生,减轻炎症反应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干扰,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,进而有助于血糖的调节。
三、调节糖代谢相关激素
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: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与胰岛素作用相反的激素,它能够促进肝脏糖原分解和糖异生,升高血糖。岩藻多糖可以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,使其在血糖升高时不会过度分泌,从而避免血糖过高。例如,在动物实验中,给予岩藻多糖后,观察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在血糖升高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
影响胃肠激素分泌:岩藻多糖还可以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,如胃泌素、胆囊收缩素等。这些胃肠激素在调节食欲、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同时,也会对血糖产生间接的影响。例如,某些胃肠激素可以延缓胃排空,使人产生饱腹感,减少食物的摄入,从而间接控制血糖的升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