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桦茸提取物对血脂的管理并非单一途径,而是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抑制胆固醇合成,减少内源性脂质生成
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依赖关键酶 ——HMG-CoA 还原酶(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),该酶是他汀类药物的作用靶点。研究发现,白桦茸中的三萜类化合物(如桦褐孔菌醇)可竞争性抑制 HMG-CoA 还原酶的活性,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,从而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(TC)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,“坏胆固醇”)水平。
2. 促进胆固醇排泄,减少肠道吸收
白桦茸中的甾醇类成分(如 β- 谷甾醇)结构与胆固醇相似,可在肠道中与胆固醇竞争吸收位点,减少肠道对膳食胆固醇的吸收。
部分研究表明,其多糖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,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并随粪便排出(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),间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。
3. 调节甘油三酯(TG)代谢
甘油三酯升高与肥胖、脂肪肝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。白桦茸提取物可能通过以下方式改善 TG 水平:
抑制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酶(如脂肪酸合成酶),减少脂肪堆积;
促进脂解酶(如激素敏感性脂肪酶)的活性,加速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供能,减少血液中 TG 蓄积。
4. 抗氧化与抗炎,改善脂质代谢环境
血脂异常常伴随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(如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)。白桦茸提取物中的多酚、黄酮等抗氧化成分可清除自由基,减少 LDL-C 的氧化(氧化型 LDL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诱因);同时,其抗炎活性可抑制炎症因子(如 TNF-α、IL-6)的释放,缓解血管内皮损伤,间接维持脂质代谢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