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雏菊提取物的活性成分(酚类、黄酮类、烷基酰胺、多糖等)可通过针对性缓解上述挑战,间接支持低氧适应:
1. 抗氧化:减轻低氧诱导的氧化损伤
紫雏菊提取物中的黄酮类(如槲皮素)、酚酸类(如绿原酸) 是强效抗氧化剂,可通过两种途径对抗低氧导致的氧化应激:
直接清除自由基:中和缺氧时过量产生的 ROS(如超氧阴离子、过氧化氢),减少其对心肌、脑等敏感组织的氧化损伤;
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:促进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等抗氧化酶的活性,提升身体自身的 “抗氧化储备”,降低氧化应激水平。
例如,动物实验显示,紫雏菊提取物可降低缺氧小鼠肝脏和脑组织中的丙二醛(MDA,氧化损伤标志物)含量,同时提高 SOD 活性,提示其对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。
2. 抗炎:抑制低氧引发的过度炎症
低氧诱导的炎症反应会加剧组织损伤(如高原肺水肿、脑水肿与炎症密切相关),紫雏菊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:
阻断炎症信号通路:其含有的烷基酰胺(如紫锥菊素) 可抑制 NF-κB(核因子 κB)通路 —— 这是低氧时促炎因子释放的关键通路,从而减少 TNF-α、IL-6 等炎症因子的合成,减轻血管内皮、肺部等组织的炎症反应;
调节免疫细胞活性:多糖类成分可适度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,避免其释放过量炎症介质,同时维持免疫细胞的基础防御功能,平衡 “抗炎” 与 “抗感染” 需求。
3. 辅助能量代谢与耐力维持
低氧时细胞能量生成不足,易导致疲劳和运动耐力下降。紫雏菊提取物可能通过两种间接途径改善这一问题:
减少氧化损伤对线粒体的破坏:线粒体是细胞 “能量工厂”,低氧时 ROS 对线粒体的损伤会进一步加剧能量代谢障碍;紫雏菊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线粒体结构,维持其功能,间接支持 ATP 生成;
缓解炎症导致的代谢干扰:过度炎症会消耗大量能量用于免疫反应,紫雏菊的抗炎作用可减少能量 “浪费”,让更多资源用于基础代谢,延缓疲劳发生。
部分研究显示,紫雏菊提取物可能提升运动耐力(尤其在低氧环境下),但其机制更可能与减少氧化和炎症导致的疲劳有关,而非直接增强供氧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