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研究认为,姜黄素主要通过以下 4 个核心途径发挥作用,这些机制相互关联,共同维持血管内皮稳态:
1. 抗炎作用:抑制内皮炎症损伤
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诱因是慢性低度炎症(如肥胖、高糖 / 高脂饮食引发的炎症反应)。
姜黄素可通过抑制关键炎症通路(如NF-κB 通路,核因子 κB),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-α(TNF-α)、白细胞介素 - 6(IL-6)等促炎因子的释放,从而减轻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的损伤,阻止内皮细胞从 “稳态表型” 向 “激活表型” 转化(激活表型会促进白细胞黏附、血管通透性增加)。
临床前研究显示,姜黄素可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血管内皮炎症标志物(如 VCAM-1、ICAM-1),减少白细胞在血管壁的黏附。
2. 抗氧化作用:清除氧化应激损伤
氧化应激(活性氧 ROS 过量产生)是破坏血管内皮的另一核心因素 ——ROS 会消耗内皮中的一氧化氮(NO,关键的血管舒张因子),导致 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(eNOS)解偶联”(即 eNOS 无法正常生成 NO,反而产生 ROS)。
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,可直接清除 ROS(如超氧阴离子、过氧化氢);同时能激活 “抗氧化应激通路”(如Nrf2 通路),促进谷胱甘肽(GSH)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等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合成,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,维持 eNOS 的正常功能。
3. 调节一氧化氮(NO)生成:改善血管舒张功能
NO 是血管内皮分泌的最重要的 “舒张因子”,其生成不足或活性降低是内皮功能障碍的直接标志。
姜黄素可通过两种方式调节 NO:① 保护 eNOS 活性:减少氧化应激对 eNOS 的破坏,同时促进 eNOS 的磷酸化(激活形式),增加 NO 合成;② 减少 NO 失活:通过清除 ROS,避免 NO 与 ROS 结合生成 “过氧亚硝基阴离子(ONOO⁻)”(ONOO⁻会进一步损伤内皮,形成恶性循环)。
动物实验证实,姜黄素可提高高血压大鼠血管组织中的 NO 水平,改善血管舒张反应。
4. 改善代谢相关内皮损伤:调节胰岛素抵抗、血脂
代谢异常(如胰岛素抵抗、高血脂)是临床中内皮功能障碍的常见诱因(如 2 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早期内皮功能下降)。
对胰岛素抵抗:姜黄素可通过激活 “AMPK 通路”(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,能量代谢关键酶),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减少高胰岛素血症对内皮的毒性作用(高胰岛素会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、增加炎症)。
对血脂:部分研究显示,姜黄素可轻度降低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水平,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的氧化修饰(氧化 LDL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 “致伤因子”,会直接破坏内皮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