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脏修复的核心需求是 “止损(减少损伤)+ 再生(补充健康细胞)+ 平衡(避免修复过度)”,齐墩果酸通过多靶点干预实现这一目标:
1. 先 “止损”:减少肝细胞损伤,为修复创造基础
肝脏修复的前提是停止或减轻持续损伤,齐墩果酸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阻断损伤链:
清除氧化应激损伤:肝细胞损伤的常见诱因是活性氧(ROS)过量(如酒精、药物代谢产生),齐墩果酸可提高肝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 活性,加速 ROS 清除;同时增加谷胱甘肽(GSH) 含量(肝细胞内关键抗氧化物质),减少氧化产物(如丙二醛 MDA)对细胞膜、线粒体的破坏,避免肝细胞进一步坏死。
抑制炎症介导的二次损伤:肝细胞损伤后会引发局部炎症(如巨噬细胞浸润、促炎因子释放),若炎症持续会加重损伤。齐墩果酸通过抑制NF-κB 信号通路(炎症核心开关),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-α(TNF-α)、白细胞介素 - 6(IL-6)等促炎因子的表达,减轻炎症对未受损肝细胞的 “攻击”,为修复保留健康细胞基础。
2. 再 “再生”:激活肝细胞增殖,补充受损细胞
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,但严重损伤(如大量肝细胞坏死)会导致再生能力下降,齐墩果酸可通过以下方式 “唤醒” 再生机制:
激活肝细胞增殖通路:调控细胞周期关键蛋白 —— 例如上调Cyclin D1、Cyclin E(促进细胞从 G1 期进入 S 期,启动 DNA 复制),下调p21、p27(抑制细胞周期的 “负调控因子”),推动受损但未坏死的肝细胞进入增殖周期,产生新的健康肝细胞,替代坏死细胞。
减少肝细胞凋亡:凋亡(程序性细胞死亡)是肝细胞损伤后的常见结局,过度凋亡会加剧肝脏功能衰退。齐墩果酸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:上调Bcl-2(抗凋亡蛋白,保护肝细胞),下调Bax、Caspase-3(促凋亡蛋白,启动凋亡程序),降低受损肝细胞的凋亡率,为再生争取时间。
改善肝脏微环境:通过调节肝脏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等因子,促进肝内血管生成,为再生的肝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,支持修复过程。
3. 防 “失衡”:调控修复过程,避免过度纤维化
肝脏修复若失控(如损伤持续、炎症反复),会导致 “修复过度”—— 肝细胞坏死区域被大量胶原纤维替代,形成肝纤维化,反而破坏肝脏结构。齐墩果酸在修复中兼具 “调控平衡” 作用:
抑制肝星状细胞(HSC)活化:HSC 是肝脏纤维化的 “主要胶原生产者”,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,肝细胞损伤后会被激活为肌成纤维细胞,大量合成胶原。齐墩果酸可通过抑制TGF-β/Smad 信号通路(激活 HSC 的核心通路),减少 α- 平滑肌肌动蛋白(α-SMA,HSC 活化的标志)表达,阻止胶原过度生成。
促进胶原降解: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(MMPs,如 MMP-1、MMP-3) 活性,MMPs 可降解已沉积的胶原纤维,避免纤维组织堆积,帮助肝脏修复过程回归 “正常结构重建” 而非 “纤维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