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抗氧化应激,减轻肝细胞氧化损伤
肝脏是体内代谢活跃的器官,易受自由基(如活性氧 ROS)攻击,导致脂质过氧化(如丙二醛 MDA 积累)和肝细胞损伤。芦荟苦素具有明确的抗氧化活性,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:
直接清除 ROS:其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等基团可中和自由基,减少氧化应激对肝细胞膜、线粒体的损伤;
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:可能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(GSH-Px)等抗氧化酶的活性,提升肝脏自身抗氧化能力,降低氧化损伤标志物(如 MDA)水平。
类似机制在其他酚类成分(如姜黄素、水飞蓟素)的肝保护作用中已被证实,芦荟苦素可能通过相似途径发挥作用。
2. 抗炎作用,抑制肝脏炎症反应
慢性肝脏炎症是肝损伤(如非酒精性脂肪肝、肝炎)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,主要与炎症因子(如 TNF-α、IL-6、IL-1β)释放及炎症信号通路(如 NF-κB)激活相关。
研究表明,芦荟苦素可通过抑制 NF-κB 通路的活化,减少促炎因子的转录和释放,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浸润(如巨噬细胞聚集),延缓炎症介导的肝细胞坏死或凋亡。
例如,在动物模型中,芦荟提取物(含芦荟苦素)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 TNF-α、IL-6 的水平(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》相关研究),推测芦荟苦素可能参与了这一抗炎过程。
3. 抑制肝纤维化,延缓肝脏硬化进程
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修复过度反应,表现为肝星状细胞(HSCs)活化并大量合成胶原蛋白,导致肝组织纤维化甚至硬化。
芦荟苦素可能通过抑制 HSCs 的活化和增殖,减少胶原蛋白(如 I 型、III 型胶原)的合成与沉积,同时可能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(MMPs)的活性,加速已形成的纤维化基质降解,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程。
这一机制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已有初步提示(如对肝星状细胞株的研究),但尚未在动物模型中单独验证芦荟苦素的作用。
4. 调节肝细胞代谢与修复
肝脏参与糖、脂、药物等物质的代谢,芦荟苦素可能通过调节肝细胞的代谢酶活性(如细胞色素 P450 家族),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,减少其对肝脏的直接损伤。
此外,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(如 Bcl-2/Bax 比例),抑制肝细胞凋亡,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再生。